1、组建好编委会班子和编辑班子
各乡镇、各行政村要成立乡镇志、村志编纂委员会,一般是乡镇、村主要负责人任编纂委员会主任,其它成员任副主任,体现对修志工作的重视,发挥政府修志的职能。但有些村庄,选取在社会有威望的、有责任心的、有话语权的人员组建编委会,发挥作用更大。如原乡镇信用社主任、广陵村董长福在编纂《广陵村志》过程中,组织编纂队伍,积极协调各方力量,把两个行政村的资料充实到一本村志中,在两个行政村中筹集编纂资金,保证了村志的出版,发挥了很大作用。但编委会的人员并一定是编辑班子的一员,编辑班的人员一般选择了解乡镇、村庄的历史,有一定的文化和动手写作的能力,又能热心编志工作,各村要选取在村庄任过职,退休的老师或在退休前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更好,现阶段找一些会熟练使用微机编辑软件的、文字又好的人员积极参与,更能保证编纂的速度与质量。
2、形成编纂方案、编纂目录
着手进行镇村志编写之前,制定完备的编纂方案、编纂目录,才能任务明确,分工具体,编出高质量的志书。编纂方案中应包括指导思想、编纂任务、编纂要求、质量要求,重点写出编纂工作计划安排。设计乡镇村志编纂目录应首先理清乡镇村的历史脉络、经济脉络、人文脉络。这是目录设计的重要基础。情况明,才能思路清;思路清,才能立好目。只有掌握了本地乡镇村的来历及发展阶段、村庄的经济和人文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,设计的目录才能符合村情民意,修志就会少走弯路。有了目录,做好分工,根据目录的要求查找材料,组织材料,落实人员,保证责任落实,做到有的放矢。
3、查阅好各级档案及有关资料,搞好走访调 查
志就是记,就是历史记录,记录就在档案中。志书编写工程中,为了使人物资料更全面,事件更具体,需要不断查阅本乡镇,本村以及上级其他有关单位的档案资料。建国后的档案,可以到地方档案馆查阅各区、公社、乡镇街道的档案,可以在本单位查阅本乡镇、本村历年保存的档案,可以查阅乡镇直部门保存的档案。在乡镇志、村志出版之前要把乡镇、行政村保存的档案和资料翻完,保证出来的志书不留遗憾。遇到不明确的问题,档案中又查不到,还需要进行调 查走访,通过他人讲述,了解此段历史,保证资料的真实性。有时候,借鉴利用他人组织的材料入志,也是非常好的方法,更有说服力,省功省力。查阅借鉴好历代的《寿光县志》《寿光市志》《寿光年鉴》《中共寿光党史大事记》《中共寿光历史》《中共寿光历史资料》及《寿光文史资料》《东西南北寿光人》《寿光历史上的今天》等有价值的史志资料,利用好《寿光市水利志》《寿光市交通志》等部门编辑的专业志书及各乡镇、各村出版的志书,既能查阅到大量的资料,又能借鉴编纂的体例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4、搞好照片的收集整理及拍摄
照片入志,更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真实的历史面貌,一目了然,甚至看照片就知道一个地方发展的状况和水平。照片入志,也是科技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,过去靠人工去画,现在相机一按即可,且能航拍,更能反映本区域的面貌和现状,甚至可以省去很多的文字描述。再就是现在印刷手段的发展,保证拍摄出来的照片原样地反映到志书上去,保证志书图文并茂。这就要求,在志书编辑过程中拍摄好反映乡镇、村庄面貌的照片,有文物价值的照片,过去日常生活应用实物的照片,甚至聘请专业人士拍摄,保证入书照片的质量。《孙家集街道志》编纂,聘请寿光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全市摄影专业人士进行集中拍摄,并举办摄影大赛,征集到大量的高质量照片。再是利用好乡镇和村庄历年保存的照片,反映好每个历史阶段的真实面貌。三是征集好保存在个人手中的照片,反拍添加到志书上,史料价值高,给人们一个直观的历史再现。
5、聘请专业人士指导与校对
在
志书编纂过程中,有非常熟悉史志工作的专业人士指导,既可以少走弯路,又能提高速度和质量。专业的人士不仅有丰富的编志知识,而且还拥有大量的方志资料,也了解编志的资料从哪里找到,能够列出编志目录、制定编纂方案,对志书排版、印刷提出指导性意见,保证志书按时按质高标准印刷出版。志书编纂完成后,需要聘请史志方面专业人士对志稿进行审定校对,可以减少错误,提高志书质量。从大量的出版单位的编纂的书籍来看,因校对问题,出版后不仅有文字错误,而且发现很多知识性、历史性错误,甚至人名出现错误,引起他人不满,成为终生遗憾。
6、搞好志书刊印发行
专业的排版队伍,正规的印刷企业,可以保证志书质量。排版的过程也是二次编辑的过程,根据志书的要求,把志书的基本要求和特点体现出来,需要把有特色的材料加进去,把高质量的照片排进去,并能达到更好的出书效果。找有规模、专业的印刷企业印刷装订,保证出版的书籍达到的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