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http://www.hnczjp.com/    |   发布时间:2021年03月10日
第三、旧式谱牒印刷缺漏及因年久毁损,补阙问题不小。如一所说,因为印刷地域及书行刊行能力等问题,很多旧谱出版的字迹有可能本身就不明晰,甚至有可能出现残字、墨迹等问题。再加上年久,虫吃鼠咬等情况,可想而知在没有复本比较的情况下,补阙的难度了!
第四、旧式谱内容与史实不符的问题。因为很多谱牒存在对有争议祖宗记载上的避讳甚至于美化的可能,这个很容易导致“家史”和“国史”二者存在迥异不同的认知。这个问题解决不好,直接造成的将是对修谱可靠性的质疑,这也是需要修谱过程中,需要极其注意的一个大问题。
上述四个问题,如果不解决好,也会容易造成谱牒数据应用上大打折扣。针对这四类问题,提出以下几个改进的方法,以供探讨:
一、谱牒数据化中数据采集,不能仅限于旧谱本身,谱牒研究应该也要有自己的“二重证据法”体系。1925年,王国维先生提出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“二重证据法”。这个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,完全可以应用到家谱研究之中。丰富的出土文物,对于考证家谱的先祖事迹、墓茔规制、家族延承等都具有绝 对意义上的权威性。透过出土的甲骨金石、简牍墓志等材料,我们都可以找到很多不为人知的家史材料。比如甲骨材料里的“儿(倪)氏家谱”[3],铭文中的“史墙盘”、“逨盘”、“作册嗌卣”[4],不见历史记载的秦琼家族史的“秦爱墓志铭”等等,可以说都是对家谱材料可靠性的补阙。因此,谱牒“二重证据法”研究是数据采集和过滤的必须手段。
上一条: 谱牒数据化的制约因素及改进(三)
下一条: 谱牒数据化的制约因素及改进(一)